Excerpt 12:中国社会九大阶层划分
中国社会的人群划分为 9 个阶层,1—3 级是统治阶层,是最大的既得利益者;4-6 级属于中产阶级;7-9 级是中国社会的底层,9 级是这个社会最悲惨的阶层。
1 级:以在任委员、退休常委为代表,和 2 的区别在于,1 对全国局势有控制能力 2 没有。
2 级:以在任实权省部级干部、退休委员,部份大权贵、大富商、大银行家为代表。和 3 的区别在于,2 能影响国家政策 3 不能。
3 级:以一般省部、副省部、特别实权的局级,或是大企业主、一般权贵富商、名牌大学校长、中等银行家为代表。和 4 的区别在于,3 能够影响一个地区或者行业的发展,4 不能。3 以马云、马化腾等为体制外的顶峰,3 其实是行业精英或地区体制精英。
1—3 级是中国的上层社会,普通人非奇遇不能进。
4 级:以一般地厅级、实权县处级、院士、大教授、高级职业经理人、名医生、名律师、高校校长、演艺明星、知名作家、中等企业主、小银行家之类为主。普通人通过奋斗最多能够达到这个层次。比如惠普谷歌大中国区总裁、范冰冰之类就是体制外本级的顶峰。4 和 5 的区别在于,4 和上层有千丝万缕的联系,5 没有。
5 级:小企业主、普通处级副处级或实权科级干部、教授、中等职业经理人、大城市多套房地主、二三线明星、小有名气的医生律师工程师等。5 和 6 的区别在于,5 有自己的事业,6 没有。
6 级:以普通公务员、主流企业职员、高校青教、普通自由职业者、一般医生律师、一般工程师、大点的个体户等为主。名牌大学生研究生毕业后多在这个层次。6 和 7 的区别在于,6 有一定的上升空间,7 很难。
4-6 级是中国的中层社会,分别是高中低端中产阶级,普通人通过努力大多最后定格在第 5 级。
7 级:以普通企业工人、边缘化的体制内、小个体户、城市底层土著、富裕农民之类为代表。7 和 8 的区别在于,7 能够在大中城市立足,8 不能。
8 级:以血汗工厂工人、普通农民等为代表。8 和 9 的区别在于,8 能够自食其力,9 不能。
9 级:以大城市底层失业人口、偏远山区农民等为代表,基本不能自食其力(以城市的基本生活要求)。
7-9 级是中国社会的底层,是草根阶层。
所谓金字塔型的社会结构,就是中层远小于底层,比如印度;纺缍型的社会,就是底层少中层多(上层哪儿都少),比如美国。
中国以后一定是 7——9 级人口多(后面会分析),所以中国一定是金字塔型的社会结构,而要达到纺缍型的社会,则应该是 4——6 级人口占主流。
更重要的是,这个模型是一个线性结构,能够解释一些社会现象,但是不够全面。如果要全面解读中国社会个阶层就必须把这个模型变成立体结构——简单的说,假如上述 1-9 级是一条 X 轴,那么还得加上一条 Y 轴——体制内,或者说公务员与官员(包括军队里的军官)。
将这两条轴线结合起来看就会发现很多有趣的现象,比如,在 X 轴中越往上走,则在 Y 轴投影面积越大,到了上层(1——3 级),95% 以上都属于体制内。而体制内在下层投影面积几乎为 0。普通人如果在体制外最多能到 4 级,而到体制内则可以达到顶峰。这足以说明这个国家为什么形成 “官本位” 的文化。
另外,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即使在同一级别,体制内与体制外不仅仅社会地位有很大差别,在其他政治、经济等各个层面也差别甚大。
说点有意思的。
毫无疑问,1——3 级是上层,是统治阶层,是最大的既得利益者,也是可以从经济发展切下最大蛋糕的阶层。而 4——6 级大致属于中产阶级。他们也可以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但是比例很小。其中,5 级是可以分享经济成果的最低阶层(虽然比例小得可怜)。
那么,这样的金子塔结构怎么保持稳定呢?最基本的统治模式就是:保、拉、压、控、放。
1-3 级的利益是保,否则统治阶级内部就要分裂,团结是第一位的。第 4 级是拉。社会精英要拉拢,因为他们有一定的影响力也掌握了一定的资源,为了稳定,这个阶层都得进人大、政协,有什么诉求 “内部协商”。5—6 级是压。普通人比较优秀者一般到这个位置几乎就是天花板了,社会几乎没有给予他们提供更多的上升空间,对于这些阶层创造财富的热情以及上升的欲望,得到的是沉重的压制——每当这些阶层积累一定的财富时,新的政策或者游戏规则出台,积累的财富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切走了。7—8 级是控。所谓的控就是一方面是有保有打,另一方面就是控制流动。7—8 级没有上升空间,在社会上也就混口饭吃,是绝对数量最大的一个人群。由于这个人群无法向上流动,只能向下流动,但是向下流动到 9 级——9 级数量过大会影响社会稳定。所以一定要控制流动——怎么控制?宏观经济政策上包括著名的 “保增长、控通涨”,包括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强制社保(从 4、5、6 级的财富中切下一块分配给 8-9 级),除了胡萝卜也有大棒——从城管到暴力机关,对抗与冲突的事件基本都在这个阶层。9 级是放。放是放弃的意思。这个阶层只有在过年过节,才有可能得到官员作秀的一点点可怜的慰问品。
这种统治模式在经济基本面不出大问题的情况下是有益于社会稳定的——即使这个社会充斥着腐败、不公正也不会出现大的问题。这种成熟的模式即使是一个强势的人物也不能轻易改变。
过去 20 年的历史表明,在现有的体制下,财富再分配方式只能在 4、5、6 与 7、8 之间展开,比如,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就是把 4、5、6 级的蛋糕分配一部份给 7、8。至于 1-3 任何时候都是最大的既得利益者,指望从 1-3 中切蛋糕来分配给 4-6 或者 7-8,那是绝对不可能的。至于印钞就更好玩了,这是 1-3 级无条件对 4-8 级剪羊毛。
而社会阶层的固化,是金字塔结构的另一个重要的特征。在这样的社会结构里,个人奋斗远远不如人脉更重要。有一个好爹当然是最理想的,如果没有,靠钻营靠献身——或者说 “我不要脸了” 也有机会获得层面更高的人提携。无数事实证明,层面更高的人士提携比个人奋斗更容易爬到更高的阶层。
5-6 级如果有 4 级体制内或者 3 级以上的人提携,很容易到达 4 级。7-8 级如果有 4 级以上的人提携,也很容易到达 5-6 级。总体上来说,7-8 阶层是没有希望的阶层,即使有个什么机遇,他们也没有人脉和资金来把握这个机遇。
而 9 级是这个社会最悲惨的阶层,这个阶层没有任何福利,收入很低甚至为 0,如果在城市只能啃老,在农村只能苟延残喘。
请对照一下,看看你自己目前隶属于哪一级;通过努力,将来有希望上升到哪一级;遭遇失业,不幸会下降到哪一级。想清楚了,或许能更好地帮助自己做好各种人生规划,包括职业、理财与保险。
至于所有 P 民们寄予厚望的改革,公报大家都可以看,就是继续小心地骑自行车,绝对没有赶紧换成汽车的意思。如果有什么病,吃点药是必须的,但最好是不打针,至于做手术,那就别想了。
因为 1-3 要的是维稳,4 级改革的欲望也很低。5-6 阶层是创业和改革热情最高的阶层,但绝对没有话语权。
知道 GDP 为什么要保 8 吗?保增长保就业,真正的原因是要保证第 8 级的人群不能掉进第 9 级。哈哈。现在这个目标调整为 7.5——意思就是至少要保证 8 级中有一半的人不掉进 9。至于底限是 7,意思是如果保不住 8 级,也不允许 7 级掉入 9。
说到底,最受关注的还是 7-8 啊,如果真有啥大动作,估计也就是 4-6 级买单。